区块链2016思考之“入地上天” - 数据结构 - 机器学习
数据结构 -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区块链精品文章 » 正文
区块链2016思考之“入地上天”
1073 人参与 2018年09月21日 10:07 分类 : 区块链精品文章 评论
李军
中国科学院博士,
布比(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
“区块链”这一分布式共享总账(distributed shared ledger)技术的代名词一时间在金融科技(FinTech)领域风头正盛:金融巨头纷纷对她抛出橄榄枝,创业精英也争相投入她的怀抱,各路大咖们也为 她举旗呐喊,算是着实刮起了一股不小的旋风。本文试图在纷繁芜杂之中对区块链2016年在中国的发展给出一番务实的思考。
一、区块链的本质是一种网络增信
“区块链”是基于分布式系统和密码学而形成的概念与技术的集合,是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一如既往地快速发展的产物。区 块链技术属于一种网络信任技术(networked trust tech)。抛开技术实现细节,从宏观视角来看,区块链系统采用多中心的分布式部署方式,各个中心之间不存在主从关系,而是相互平等的:平等地部署相同的 系统;平等地共享相同数据;无中心化控制,平等地协作完成数据验证和一致性存储。从微观视角来看,每个中心的数据记录以及与之关联的执行代码(或脚 本,script)在逻辑上存储在区块(block)中,这些块又在逻辑上顺序串联起来构成链条(chain),其中应用了数字签名等密码学技术保证数据 的真实性、时序性、完整性等。
区块链在微观层面设计了严谨有序的数据结构,在宏观层面引入了共建、共享、共监督的强力机制,这样可以预防伪造、 篡改、抵赖、撤销等恶意操作,也就是构建了一套增加信任的体系。在具体实践中,区块链的应用必然是采取联盟协作与分享的方式,联盟各方按业务实际情况拟定 需要存储到联盟区块链中的数据范围(关键的、简单的、少量的),以及共建、共享、共监督的规则。在公众或者仅是参与方的见证监督之下,任何不遵守规则甚或 作恶企图都会被立刻发现和识破而被制止或中止。联盟内部各方之间减少了因信任问题带来的摩擦,因而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联盟外部的消费者(如果有)会 更加认可联盟整体信用,因而更愿意购买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总而言之,因采用区块链技术,满足不同层面的知情权与监督权,联盟的信用得到了增强。
二、区块链2016年之趋势思考
基于对区块链“网络增信”本质的理解,越来越多的团队都已经着手尝试把区块链应用到实践中,希望能够借助区块链这 一增信工具突破原有系统的局限性甚或创造出新的应用场景。另一方面,经过前期大量研发投入,区块链技术在扩展性、吞吐量、安全性、隐私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 长足的进步,已经能够满足很多金融业务的需要。在两方面合力之下,一些区块链应用实践会在2016年陆续落地(下文称之为“入地”)。然而区块链的理念与 技术本身处于发展初期,仍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2016年必将不会停留在现状而会有所突破(下文称之为“上天”)。下面分别从“入地”与“上天”两个维 度探讨区块链2016年趋势。
(一)区块链2016趋势之“入地”
“入地”1:“增量创新”,针对现有的金融业务的“外围”以及那些仍旧未被涉足的“空白”,由很多新兴创业公司主 导基于区块链做增量创新。例如,采用区块链构造商业积分(优惠券、预付卡)系统;采用区块链发行公司众筹的股权、私有股权以及债券等;采用区块链支撑互联 网金融业务中的信息披露与信用评估。这些增量创新会在2016年陆续走出实验室、走向公众,真正理解区块链与用户需求的创新将生根发芽,收获成功。
“入地”2:“存量整合”,现有很多金融科技服务公司长期服务于金融机构,原本就对金融行业的业务有透彻的理解, 再结合区块链技术(最便捷的方式是直接与区块链技术公司合作),将区块链理念与技术应用到其服务的金融机构客户的业务系统中。或解决原系统的局限问题,或 创造出新型的应用场景,例如,清算、审计、风控、信用评估等。这部分应用实践在2016年会出现较多的实施案例。
(二)区块链2016趋势之“上天”
“上天”1:对于很多区块链应用的实践者来说,一个可用、好用的区块链基础平台(在其上可以轻松便捷地直接构建具 体的应用业务的区块链云服务平台)能够为其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可以让他们更专注地把精力投入到擅长的具体的业务逻辑创新中去。这样的区块链基础服务平 台会在2016年发布出来而为更多人所熟知,很多前述的应用实践就是构建在这样的区块链基础平台之上。而且,区块链基础平台系统综合包含了很多项专业的信 息技术,有些关键技术在区块链出现之前就已存在并得到长足的发展,但区块链采用的特殊的平等多中心分布式架构,给所有这些关键技术(包括已有的和未有的) 提出了新的挑战。2016年区块链研发者会沿着这些技术方向持续地探索尝试,有些会在理论上找到支点(比如数学证明),更多的是在解决方法上有所突破,或 者在技术指标上有所提升。这些突破和提升必将使区块链成为更加简单易用的“基础设施”。
“上天”2:区块链所代表的新兴概念与技术的集合,也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在理念上的一个创新,其中蕴含了深刻的方 法论思想。区块链需要系统而严谨的方法论的理论支撑,在方法论层面要有(找到)“源点”,指导其沿“正确”的方向持续地前进。之前已有少量的文字提及或讨 论了区块链的方法论,但大多都是碎片的、蜻蜓点水式的,缺少系统而深刻的阐述。在2016年,随着区块链技术与理念的发展和推广,无论是从哲学、社会学、 经济学的角度,还是人类学的角度,对区块链一定会有里程碑式的方法论论断。
三、区块链2016之挑战思考
区块链技术会在2016年继续发展,成功的区块链应用也会涌现出来,这些都会持续丰富着区块链这一概念与技术集合的内涵。但同时,区块链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前述的“入地”与“上天”两个维度显然不能相互割裂地发展,一定是紧密关联与相互依存的。两个维度的参与方要加强沟通与交流,既要顶天也要立地。
·实践过程中必须认清实际需求与区块链技术之间的平衡点,例如多中心模式有优势也有短板、安全性与吞吐量需要平衡等,不可一味强求单方面的指标。
·区块链联盟模式开展业务必须坚持合规性与对监管的配合,这对多中心平等性、多中心的隐私性都是现实的挑战。
“区块链是天使,须让天使落到人间。”人们期待区块链能够不断地向前发展,期待成功的应用案例能够不断涌现,持久地造福于人们。同时,一定要防止它被污名化,防止它成为昙花一现的营销术语。
区块链理念与技术的发展和实践会按其自有规律持续地进行下去,不但会发生在金融科技这样“确权交易”的应用领域,还会发生在“存在证明”等应用领域,其理念甚至可能会渗透到经济、社会等领域,产生新的技术、金融、经济、社会互联互通模式,并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微积分的发明人莱布尼茨(Leibniz)是一位著名的数理逻辑学家,他曾有一个梦想:“对一种普遍的人工数学语 言和演算规则进行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汇编,知识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用这种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而演算规则将揭示这些命题之间所有的逻辑关系。”(参见《逻辑 的引擎》)我们可以理解莱布尼茨的梦想是:有一套基于逻辑符号运算的强大的机器,能够按照事先按人类在现实世界的需要拟定的规则自动对输入进行分析和演 算,对输出予以确认和执行。
面对区块链这样的分布式共享总账技术,人们不禁会想:区块链逻辑严谨的结构与强力执行的脚本是否让我们离莱布尼茨的梦想更近了呢?
来源:我是码农,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
本文链接:http://www.54manong.com/?id=621
微信号:qq444848023 QQ号:444848023
加入【我是码农】QQ群:864689844(加群验证:我是码农)
- 中文版序 资产证券化可能成为区块链最好的一个应用2018-09-12 15:22
- 区块链将共享经济转化为共生生态2018-08-28 13:01
- 12.2 票据背书需求分析2018-10-10 12:58
- 参考文献2018-10-10 12:43
网站分类
- 数据结构
- 数据结构视频教程
- 数据结构练习题
- 数据结构试卷
- 数据结构习题解析
- 数据结构电子书
- 数据结构精品文章
- 区块链
- 区块链精品文章
- 区块链电子书
- 大数据
- 大数据精品文章
- 大数据电子书
- 机器学习
- 机器学习精品文章
- 机器学习电子书
- 面试笔试
- 物联网/云计算
标签列表
- 数据结构 (39)
- 数据结构电子书 (20)
- 数据结构习题解析 (8)
- 数据结构试卷 (10)
- 区块链是什么 (261)
- 数据结构视频教程 (31)
-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12)
- 百面机器学习 (14)
- 机器学电子书 (29)
- 大数据电子书 (37)
- 程序员面试 (10)
- RFID (21)
最近发表
- 找出数组中有3个出现一次的数字
- 《百面机器学习》电子书下载
- 区块链精品电子书《深度探索区块链:Hyperledger技术与应用_区块链技术丛书》张增骏
- 区块链精品电子书《比特币:一个虚幻而真实的金融世界》
- 区块链精品电子书《图说区块链》-徐明星 & 田颖 & 李霁月
- 区块链精品电子书《是非区块链:技术、投机与泡沫》-英国《金融时报》
- 区块链精品电子书《商业区块链:开启加密经济新时代》-威廉·穆贾雅
- 区块链精品电子书《人工智能时代,一本书读懂区块链金融 (互联网_时代企业管理实战系列)》-马兆林
-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
全站首页 | 数据结构 | 区块链| 大数据 | 机器学习 | 物联网和云计算 | 面试笔试
var cnzz_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https://" : "http://");document.write(unescape("%3Cspan id='cnzz_stat_icon_1276413723'%3E%3C/span%3E%3Cscript src='" + cnzz_protocol + "s23.cnzz.com/z_stat.php%3Fid%3D1276413723%26show%3Dpic1'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本站资源大部分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评论专区